一、土豆疮痂病总体防治思路及作用机理:
1、喷施定植沟:
土壤消毒杀死病原菌;修复种块创伤面,提高种块抗侵染能力;在药液所到处一定时期内形成保护区使植株免受侵染;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株体*力。
2、开花时普防(花后两遍间隔7-10天):
开花时马铃薯*进入幼果膨大期,表皮细嫩、膨大时易于擦伤,易被病菌侵染,侵染后易于快速繁殖形成病灶,进而形成疮痂面。
通过喷雾药液传导至根部杀死病菌,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幼果形成保护,并修复幼果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。
喷施中药后叶片大、厚、舒展、油绿,光合作用强有明显的复壮作用,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
3、重点防治:
对上茬患病区、雨后积水区作为重点防治区位,视情况采用提高浓度、增加用药次数或小区域穴灌等方法重点防治。
二、土豆疮痂病防治方案:
(1)、播种时,喷施定植沟,进行土壤消毒:1晌地按照5瓶青枯立克+3瓶大蒜油+3包氯溴异氰尿酸喷雾,目的在于种薯块消毒和保护切面伤口不被菌侵染。
(2)、出苗15厘米、花前、开花二分之一、盛花期分别喷雾,用药同上,喷雾时候加点**硅和营养产品效果更佳。
(3)、重点区域防治:在普防的基础上对上茬患病区、雨后积水区,要重点照顾一下。可以多加一两次药,或者适当提高用药的浓度
(4)、重点防治时间:往年易上疮痂病的时间要重点去关注。
注意:重茬地种植之前可以给土壤施一些生物菌剂或者菌肥。可选用由你带路或奥农乐。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上年残留下的有害菌。亩用量:由你带路5包或者奥农乐2包。
问:土豆疮痂病应该如何防治?
答: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,主要由土壤中的放线菌(细菌)入侵造成的,病菌可以在土壤、病残体、病薯中越冬,带菌土壤、带菌肥料和病薯为主要的侵染源。在块茎膨大期侵染致害形成症状,薯表面最后形成疮痂状的褐斑。染病地块病原菌越冬后成为来年初侵染源,作为种薯失去其种用作用,作为商品薯产值也会大幅度下降。
土豆疮痂病作为疑难病害,其疑难之处在于:(1)疮痂病是土传病害,菌源无法全部消灭,即使做大幅度、高强度土壤消毒杀菌措施,效果也是一般,解决不了实质问题;
(2)病菌发育较适合温度是25-30℃,土壤温度21-24℃时;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;马铃薯重迎茬口。这三方面是疮痂病较适合发生的条件,一般在块茎发育的早期病菌从气孔、皮孔或伤口侵入感病,因此气候土壤不是人为能改变的,只能想办法去预防和**。
(3)传统的防治方法采用灌根,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的地区,灌根根本不现实,即使小面积也有严重的局限性:a、不能侧底根除土壤中所有菌源,再侵染避免不了;b、不能完全根除已经侵入植株体内的菌源;
(4)以防为主综合防治,已经上病的再用药就晚了,可能控制危害但不可能做到疮痂症状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