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
主要侵染根部,根部呈红褐色,叶片染病后叶缘发黄、变褐、坏死至卷缩,病株表现缺水状,逐渐向心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。有急性萎凋型和慢性萎缩型两种。急性萎凋型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,地下部发病*,特别是雨后初晴叶尖突然凋萎,全株青枯死亡;慢性萎缩型多发生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,植株矮化萎缩,下部老叶叶缘呈紫红色或紫褐色,后全株萎蔫死亡。
发病规律为:红中柱根腐病为真菌性凉温病害,在土壤中存活,由病株、土壤、水和农具带菌传播;高湿、积水地块、黏质土壤发病严重;连作、土壤缺乏**质、植株生长势弱、偏施氮肥、种植过密发病严重。
二、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
草莓炭疽病危害叶片、叶柄、花瓣、果实、根系。可造成果实腐烂和植株萎蔫;造成根部腐烂变为黑褐色;叶片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;叶柄受害出现黑色病斑,病斑凹陷呈纺锤形。
发生规律:草莓炭疽病的病菌生长适宜温度在28℃左右,连作地块发病重;偏施氮肥,草莓生长旺盛,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炭疽病;随雨水及浇水溅起的水沫传播,夏季大雨过后常造成此病爆发;丰香、章姬(甜宝)品种发病较重
三、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的区别
1、整体表现:炭疽病无明显矮化,根腐病呈矮化萎缩状。
2、叶部表现:根腐病是下部老叶叶缘发黄、变褐、坏死甚至蜷缩,逐渐向心叶扩展,无明显的斑点状,最后全部枯死。炭疽病茎、叶上有凹陷坏死病斑。
3、根部表现:炭疽病发病是由外向内侵染,根茎部横切面观察,可以发现由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。红中柱根腐病是由内向外侵染,可见根系变褐腐朽,易拔起,剖开主根,中心柱变为赤褐色。根部腐烂从里向外扩散,严重时整条根干枯。
四、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的防治方案
**用药要点:复配生物菌一起使用;抓住中草药制剂的高浓度用、缩短间隔期用、复配用的几个特点用药。发现病情后,对病株及病株周边的地块用青枯立克90-150倍+大蒜油1000-1500倍进行喷雾2-3次,间隔3-5天,同时也灌根1-2次(根据病情,青枯立克的喷雾可提到1天喷1次,连续喷雾2-3天);病情严重的可复配其它化学药。其他未发病区域同时用青枯立克150倍+大蒜油1000倍喷雾预防。灌根区域:新棚区发现死棵,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-6行。老棚区因重茬严重,病原菌多,建议全部灌根2次。
周年防治方案:
1、定植前整地(调理土壤)
a.用料及用量(亩用量)
①奥农乐50-100公斤
②**肥、复合肥,根据土壤情况酌情使用(一般每亩施**肥3000-4000kg、复合肥50—60kg)
b.使用方法
将奥农乐、**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,然后深翻(30-40cm)之后旋耕(15-20cm)为做畦或打垄打下基础。
2、定植时蘸根及定植后浇缓苗水
蘸根:移栽时用青枯立克300倍+地力旺300倍蘸根;浇定植水:定植当天应立即灌定植水,按每亩地青枯立克3-5瓶+地力旺3-5瓶冲施或滴灌;或者采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150-300倍灌根。(注:若是秧苗带土定植的在定植后浇定植水即可)
3、缓苗后、苗期(栽植后5-7天为缓苗期)
用青枯立克300+地力旺600倍喷雾2-3次,间隔7-10天,其中一次复配沃丰素600倍;可同时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150-300倍灌根1-2次
4、花果期
用青枯立克300倍(浓度可控制在150-300倍之间)+地力旺500倍(浓度可控制在300-500倍之间)每隔7-10天喷雾一次,其中复配沃丰素600倍1-2次;可同时用青枯立克300倍(浓度可控制在150-300倍之间)+地力旺300倍(浓度可控制在150-300倍之间)灌根1-2次;病害高发期用青枯立克复配大蒜油1000-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喷雾。(注:设施种植的花期用蜜蜂授粉时,若用大蒜油,可先将蜂箱搬出大棚,待大蒜油味道散尽之后搬入即可)
五、中草药制剂防治草莓红中柱根腐及炭疽病的原理
1、*性高:可高浓度、连续使用,且无抗药性,可以连用一下将病害快速控制住。
2、传导快、易吸收:作物可直接吸收并参与作物的营养循环,且在此过程中杀灭潜藏在维管束内部的病菌。
3、修复伤口,打通传导功能:在循环过程中其中含有的功能性物质能够修复受伤组织,打通维管束的传导功能,使植物恢复吸收水分、
营养的能力。
4、营养复壮:含有多糖、多肽类、氨基酸类等多种营养物质及高能量物质,可直接为作物补充营养,复壮植株,增强其抗病抗逆能力。
发病原因:
1、所栽植树种对立地条件不适应而发病:地势低洼,土壤粘重,排水不良;
2、管理不当:土壤板结,透气性不好,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受阻,根部积水腐烂;
3、地下害虫危害或栽植伤口没处理好,传染病菌从伤口侵 入,使根系发病。
一、症状描述
草莓根腐病植株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,颜色灰暗,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,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,生长稀疏。根部受害,吸收能力下降,又导致水分、无机物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,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。
二、发病特点
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,一般正茬地发病较轻,或不发病;重茬地发病严重,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,发病率也逐渐增高,果实产量随之下降。
三、推荐产品:
《青枯立克》:主要用于防治果树的根腐病、枯萎病、根癌病等;具有杀菌、抑菌,调理内循环,提高*力,增强抗病能力,修复伤口,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,同时具有补充营养、辅助生根、提苗快、长势好等作用,连续使用无抗药性,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*。
《大蒜油》:广谱内吸性杀菌剂,对真菌、细菌均有防效,同时其气味对害虫有趋避作用,**复配剂、增效剂;
《根基宝》:一种海藻强力生根剂,增加根系的数量及增强吸收能力;
中药制剂特点:标本兼治,药肥双效(能防病治病,能营养复壮株体),无抗药性,可连续使用,*无残留,不影响绿色**标准,任何时期均可使用,*性高。
《地力旺》:一、地力旺生物菌的作用“地力旺生物菌剂”是复合菌剂,由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,有液体和固体两种(我们卖的是液体的)液体由9种菌复合,固体是10种菌多了放线菌(放线菌在液态中存活期很短)不同菌具有不同的功能,功能相互补充且生长代谢中相互促进,应用上具有“集团军作战”的优势,功能性强,状态稳定。
1,菌种类型及其不同的作用
菌种类型:地力旺复合菌中配比共有10种菌(液体9中,少了放线菌)分别为:枯草芽孢杆菌、地衣芽孢杆菌、巨大芽孢杆菌、凝结芽孢杆菌、嗜酸乳杆菌,(占比90%)侧孢芽孢杆菌、5406放线菌、光合细菌、胶冻样芽孢杆菌、绿色木霉菌占(占比10%)
枯草芽孢杆菌:生长代谢产生枯草菌素、多粘菌素、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,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,如对作物的黄萎病有一定防治效果。
地衣芽孢杆菌: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对植物根部的侵袭,减少植物土传病害;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保苗率,预防种子自身的遗传病害,提高作物成活率,促进根系生长;改良土壤,改善土壤团粒结构,提高土壤蓄水能力。
巨大芽孢杆菌:拥有解磷、固钾功能。其具有很好的降解土壤中**磷的功效,可防治生姜细菌性青枯病、兰花炭疽病病,施用到烟叶上对提高烟叶发酵增香效果*特。
凝结芽孢杆菌:对植物具有抗虫功能;改善植物体*功能,提高抗病能力。
嗜酸乳杆菌: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,合成各种氨基酸,维生素、产生消化酶、*,还有融化不溶性无机磷的能力。
侧孢芽孢杆菌:拥有解磷的功能。可有效降解土壤中的**磷。
5406放线菌:有固氮、解磷、释钾、抗病等功能,对难分解的物质,如木质素、纤维素、甲壳素等有降解作用,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增殖。
光合细菌: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力*。
胶冻样芽孢杆菌:可以促进土壤无效磷钾的转化,增加土壤磷钾的供给,提高作物产量,其解磷、解钾、解硅的强度**强。
绿色木霉菌:绿色木霉菌可直接杀死作物根部和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和地下害虫,能消灭耕层病菌及害虫,可抑制多种植物真菌病,如根腐病、立枯病、猝倒病、枯萎病等土传病害。
四、预防方案:
1、定植前蘸根消毒: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。
2、缓苗期及坐果期(谢花10天左右)灌根或喷雾:
在缓苗期灌根1次、坐果期(一般谢花10天左右)连喷2次,
使用青枯立克100ml+大蒜油15ml+沃丰素25ml+**硅兑水30斤进行灌根或喷雾,
苗期喷雾使用大蒜油每30斤水加5-7ml。
五、控制方案:
青枯立克200ml+大蒜油15ml+沃丰素25ml+**硅兑水30斤进行均匀灌根(同时喷雾效果更佳),3天1次,连用2-3次;病情控制后,转为预防。
备注:新棚区发现死棵,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-6行。老棚区因重茬严重,病原菌多,建议全部灌根2次。
六、预期效果描述:
预防——按方案灌根4次,防效90%左右,即使得了也*控制;
**——土传病害重在预防,一旦发病,需连续用药,连用2-3次能控制病情。